作者: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1-09-03 10:20
□记者 艳粉
又到初秋时节,回望搬出滩区两年来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鄄城县左营集镇左南社区居民感慨良多。
左南社区的前身管寺行政村是滩区村庄,居住环境差,缺少休闲娱乐的地方,晚上没有路灯,道路高低不平,很多人非必要都不出门。2018年9月,816户2600多名村民搬出世代居住的滩区,住进了统一迁建的左南社区。
如今的左南社区,楼房整齐,绿化整洁,配套完善,成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的美丽新农村,村民幸福指数、满意度都明显提高。
搬离黄河滩,过上好日子
初秋的午后,左南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几个孩子在长廊下玩耍嬉戏。附近的乡村记忆馆、儿童书屋更是孩子们暑假里的好去处。
日前,牡丹晚报全媒体“走百村·看振兴”记者来到左南社区时,马上被干净整洁、规划合理有序的街道吸引。记者走进居民李春梅家时,她正在辅导孩子写作业。说起现在的生活,她别提有多高兴了:“在家就能看见学校,出门都是马路,不用专门接送孩子,我自己做点小凉菜的生意,收入也不错。”而搬迁之前,李春梅只能在家专门照顾孩子和老人,家里的花销全靠丈夫一人在外务工。一家人搬进新社区后住进120平方米的新房里,住得也更安全、舒适了。
“出门就有学校、卫生院、就业车间、超市……跟城里一样方便,俺家的地也流转出去了。自从搬到新社区,俺家就好像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李春梅高兴地告诉记者。
“社区基础设施先进,就业车间、超市、社区活动室、培训中心、卫生所等公共服务设施,为群众搬迁后的整体生活需求提供了保障,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状况。”左南社区党委书记李雪平说,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图书室、党员活动室、乡村记忆馆、村史党史馆等满足了村民的文化生活需求。
说到搬迁,最开心的还是孩子们。他们不仅住上了新楼房,还搬进了高标准的教学楼,家离学校近在咫尺,再也不用“翻越”黄河大堤了。说起原来的学校,左南安置小学校长胡同善这样说:“以前孩子们的家在滩区,有的上学需要翻越黄河大堤,每逢雨雪天气路上不仅辛苦而且危险。现在多好啊,孩子们的家和学校在一个社区里,上学路上再也不用怕了。”胡同善说。
胡同善介绍,左南安置小学总投资5000多万元,按照省级标准建设,学校不仅有室外塑胶操场、足球场,还有高标准的室内体育馆,不管阴天下雨,还是雾霾天气,孩子们都可以上体育课。“学校还配有高标准的医务室、餐厅、阅览室。每个教室里都有多媒体设备、空调,而且每层楼的两端都有热水供学生饮用,这么好的环境,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胡同善告诉记者,搬进新学校,教师们干劲十足,音体美等课程也有专职教师担任,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两大车间助推村民家门口致富
“上班时间自由,还方便照顾孩子和老人,每个月两三千元的收入,而且就在家门口,我们都愿意来。”在左南社区档发致富车间内,56岁的卢桂莲一边将手中的假发分把,一边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这个车间内,务工人员整齐排列,工作区分工明确。车间负责人王爱华介绍,人发加工工艺简单、时间灵活,对工人没有年龄和性别的要求,只要有劳动能力就能工作,用工量大,方便农村年龄偏大和不便于出门照顾学生的妇女就业。“现在车间里有70多人务工,他们大多是本社区及周围村庄的村民。”王爱华说。
“一天工作9小时,每月可以休一天假,满勤还有200元的奖励。”居民张蕊说,她每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的工资。
和档发致富车间不同,在社区服务中心对面的众鑫箱包加工致富车间里工作的则大多是年轻人。
“我们主要生产汽车内饰、户外背包、收纳包、工具包等产品,和外贸公司合作进行订单加工,产品主要出口到日韩和欧美国家。”这个致富车间的负责人李玉江说,他曾在北京、青岛等大城市工作,经常与一些外贸公司打交道,可以拿到第一手订单,看着家乡的居住环境日新月异,再加上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他返乡创业,干起了箱包加工车间。车间内现有工人60多名,大多是周边村民。
李雪平介绍,社区内的致富车间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居民家门口就业,增加了收入。另外,易地搬迁后,老村台复垦土地2000余亩,已全部流转,增加集体收入七十余万元。土地上种植了地瓜、特色南瓜、红叶杨等经济作物,为下一步发展滩区旅游观光农业埋下了伏笔。
目前,左营镇正全力推进滩区后续产业发展,积极引进龙头产业,带动居民土地流转,进行蔬菜特色种植和加工,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